各中小学校要从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廉政风险防控责任的高度出发,切实提高对手机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各中小学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对手机管理工作负总责,并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手机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岗位责任制,着力实施基础教育改革,推进育人方式的转变。
进一步加强手机过程管理
(一)加强宣传,正确引导
各学校要起到积极组织和有效引导作用,将手机管理作为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将手机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通过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家教论坛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自控品质。
(二)建立制度,完善保障措施
各学校要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内学生手机管理制度。原则上学生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管理,并对携带者进行教育,对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的行为进行记录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切实做好手机科学使用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电子学生证功能,遵循学生、家长自愿原则,规范和监督手机使用过程。除学校教学有需要外,学生还不得携带笔记本电脑,具有上网功能的智能手表、游戏机等电子产品进入校园。
(三)精细管理,规范手机使用
各学校要统一管理“有限带入校园”的手机,有效劝阻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确保教学秩序。要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禁教师携带手机进入课堂,严禁上课期间接打电话,严禁用手机向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在校期间与家长沟通的需求,明确手机进入校园的程序和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或提供其他家长便捷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的通话需求。
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各学校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功能,将手机管理有关要求传达给每一位家长,引导家长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督促家长当好孩子的榜样,加强陪伴,承担起对孩子的监管职责,引导孩子在家期间养成正确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